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发布时间:24-01-13 10:52:28
  • 阅读数:

教务字(2023)第70号

各教学院(部):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0号)山西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开展和加快建设虚拟教研室的通知》(教务字(2022)第11号),深化新教改,打造新形态,提高新质量,学校决定开展虚拟教研室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通过立项建设方式,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建设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虚拟教研室,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重点增强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

2.坚持协作共享。虚拟教研室应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跨校际的开放合作,突破常规边界。通过构筑良好的教学生态,激活各方资源,凝聚创新思维,实现师资交叉、课程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动学校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3.坚持分类探索。鼓励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构建多层级、多学科领域、多类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四、建设任务

1.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

2.加强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3.共建优质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4.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五、申报要求

1.在建设范围方面,虚拟教研室分为校内、区域性、全国性教研室。鼓励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虚拟教研室。

2.在建设内容方面,虚拟教研室分为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教研室等类型。申请建立的虚拟教研室应主动服务专业与课程建设,基于专业、1门课程或跨学科(专业)课程群,重点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个性难题。

3.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原则上由我校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国(省)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负责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担任,具备理论研究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的教改项目,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4.虚拟教研室由发起教师所在学院牵头申报,每个学院至少推荐申报1个虚拟教研室。

六、申报程序

1.单位申报: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深刻把握虚拟教研室申报要求,统筹规划,择优推荐优势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虚拟教研室。对获批立项建设的虚拟教研室,学校将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培育虚拟教研室名单、发文公布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级、国家级优秀虚拟教研室评选。

3.请各教学单位将申报材料汇总后,以学院(部)为单位于12月15日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xxxycc@126.com,纸质版一式四份报送至教务部208室。

联系人:陈冲

联系电话:6287080

附件1: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汇总表.docx

附件2:山西农业大学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申报书.docx

教 务 部

2023年11月28日

文章来源: